在织物表面就呈现出许多毛绒,这就是所谓的“起毛”;而如果这些露出的丝头、毛绒在长期的不断摩擦中不能够及时脱落,那么就会相互搓揉缠绕成一个个的小毛球,而这些小毛球还会越搓越大,这就是所谓的“起球”。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原因分析
1、纤维的性质是织物起毛起球的主要原因
(1)纤维的长度
纤维的长短直接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程度。长纤维间的抱合力和摩擦力都比较大,所以纤维不易滑出到表面;而且长纤维纺成的纱,同样单位长度内纤维的端头数少,露出织物表面的纤维端自然也比较少,受摩擦的端头也就少,因此长纤维织物相比短纤维织物不容易起毛起球。反之,短纤维织物则更容易起毛起球。
(2)纤维的线密度
纤维的粗细程度对起毛起球等级影响很大。纤维越细,柔软性就越好,但是其表面露出的断头较多,容易起毛起球。反之,粗纤维织物就不容易被搓揉起球。纤维越粗越硬,织物表面竖起的纤维越不容易纠缠搓揉成球。
(3)纤维的卷曲度
化纤卷曲度增加时,纤维抱合力增大,不易起毛;但一旦起毛后,则容易纠缠成球。因此对化纤卷曲度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低捻纱中,化纤的卷曲可使纤维间加强联结,能抑制起毛起球现象。
(4)纤维的截面形状
圆形截面或接近圆形截面的纤维,由于纤维间抱合力小容易起球。异形化学纤维间的抱合力较大,不易起球。三角形和五角形截面的涤纶就比圆形截面的涤纶织物起球现象少得多;异形化学纤维中的扁平形截面纤维也可以明显的改善织物的起球现象。
(5)纤维的力学性能
弹性好的高强度纤维,摩擦时不易断,即使断了起毛球了,也不容易脱落,容易纠缠成较大毛球。而弹性较差,强度又低的纤维,经摩擦产生的毛球,就比较容易从表面脱落,难以形成球。一般天然纤维织物,如棉、麻,除毛织物外,很少产生起球现象;粘胶纤维、醋脂纤维等人造纤维织物也很少起球;而化学纤维织物起毛起球则较为明显,其中锦纶、丙纶织物为严重。
2、纱线的结构形状,纱线的捻度
纱线的捻度高,纤维间的抱合紧密,纱线的表面光洁,当受到摩擦时,产生的毛羽较少,而且纤维不易抽出,就不易起球。所以,很多涤棉纱织物,在生产中会提高纱线的捻度,适当增大纱线的捻度可以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耐磨性,织物的起毛起球程度也就随之降低。但也不能一味地加大捻度降低其起毛起球程度,因为过度地加大捻度,不仅会降低纱线强力,还会影响其手感和风格。
3、织物的组织结构
织物的组织结构对织物的起毛起球性也有很大影响。结构疏松的织物比结构紧密的织物更易起毛起球;在平纹、斜纹、缎纹三种织物中,缎纹织物起球为严重,等级低,其次是斜纹织物,平纹织物纤维间结构紧密,较不易起球。针织物一般比机织物易起球。纬平针织物较罗纹针织物易起球。表面平滑的织物也不易起毛起球,针距小的织物也不易起球。
4、后整理加工
适当的烧毛、剪毛处理可避免有足够长度的纤维扭结成球;也可以采用刷毛处理的方式将附在织物表面哪些容易被抽出的纤维先刷去,让这些多余的纤维没有起球的机会,这样可以适当的减轻起毛起球现象。涤棉织物可采取适当的热定型或树脂整理,使纱线定型,表面平整,可减少起球现象
5、使用的因素
服装的功能不同或者洁净程度也影响着起毛起球。一般来说,在使用过程中,穿着频繁的和较脏的衣服容易起球;面料纤维的吸湿性差,让织物长期处于干燥的状态下被摩擦,也容易起毛球;总之,织物经受的摩擦越大,起毛起球现象也就越严重。